
封面新闻记者 杨霁月 龙泉驿区融媒体中心 李德玉
11月25日,来自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校的三至六年级学生走进了巴金文学院,近200名小学生以互动戏剧为载体沉浸式感悟文化精神,在情景体验中厚植诚信品格,传承红色基因与本土文化根脉,“讲真话、守初心”的信念扎根心中。据了解,这也是继首条以大运特色文化为主题之后,龙泉驿区的第二条特色文化社会实践课堂。
巴金文学院旁的驿马河广场,董朗故居焕发出时代新貌,董家桥上,红旗招展令人热血澎湃,在演员的倾情演绎下,龙泉驿区著名革命英烈董朗抛家离子参加革命的故事深深刻画在孩子们脑海。
情景短剧后,同学们与“董朗的战友们”一起砌碉堡,作战斗, 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我听爸爸妈妈说过董朗爷爷的英勇故事,今天通过这个研学课堂,再一次加深了我们对董朗爷爷等革命先辈的缅怀。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好好学习,增强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同学们纷纷说道。
龙泉驿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文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力量?驿文化主题课堂,创新采用“文学启蒙+时空演绎+现实抉择”沉浸式模式,串联四幕特色剧情,让研学既有文化厚度又具体验温度。

古诗词接龙互动游戏
在巴金文学院入口处,首次亮相的龙泉驿区文化IP“驿嘟嘟”携手研学向导、童小乐、童小文等角色亮相,通过古诗词接龙热身互动,以课本常见经典篇目激活学生文学记忆,之后同学们在研学向导带领下参观巴金纪念馆,自然进入巴金先生“以文字传真情、以初心践使命”的精神内核。

参观巴金纪念馆
“扎根一方水土,传承一脉文化。我们要让孩子记住家乡的样子,在参与中感受,在沉浸中感悟,充分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培育家国情怀。”龙泉驿区品牌文化策划塑造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开设龙泉驿区乡本特色文化社会实践课堂的初衷。
学校带队老师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打破传统研学单向灌输模式,以互动戏剧为纽带,将巴金精神、红色教育与本土文化深度融合,既让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感悟文字力量,又在情景体验中锤炼品格、收获成长,进一步擦亮了龙泉驿“驿路寻踪·童心传驿”乡本特色文化研学品牌。
据悉,下一步,龙泉驿区将持续挖掘本土红色资源与文化底蕴,推出更多特色研学活动,推动青少年在行走中感悟文化、在体验中成长成才,让红色基因、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