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11月25日,历经三个月线上征集、初评筛选、全民打榜、复评考核的多轮激烈角逐,四川省第二届原创歌曲大赛决赛在成都正式拉开战幕。据悉,本届大赛评委阵容全面升级,既有深耕创作领域的词曲作家、一线音综导演及制作人,也有资深声乐导师、专业乐评人,更汇聚主流音乐平台与头部唱片公司负责人,全面覆盖音乐产业全链路,贯通创作、表演、传播环节。
大赛品质升级
多元作品彰显音乐活力
相较于首届赛事,本届大赛在专业化与规模化上实现显著突破。本届赛事的评委会主席由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担任,他对记者表示,本次比赛准备得非常充分,选手的准备程度以及组织工作的专业化,相较上一届都更加优化。而首次参与评审的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作曲系教授徐之彤也非常认可赛事质量,他表示:“今天听到的几十首作品,整体水平比预想中更好,作曲和编曲的表现尤为突出。”

叶小纲 雷蕴含摄
在本次大赛中,作品的多样性成为评委们的共识。著名作曲家,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栾凯在评价参赛作品时说道:“很多作品让人耳目一新,涵盖了流行、民歌、原生态,还有带美声风格的作品,涉及面非常广,代表了当下国内音乐创作的现状。”湖南卫视原副总监,音乐综艺《歌手》节目总导演、总监制洪涛则强调了好作品的核心价值:“作品是音乐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志,能传唱的好作品可以表达时代心声、社会情绪和个人情感,交织成丰富的音乐世界。”

洪涛 雷蕴含摄
本届大赛的作品不仅风格多元,而且还更贴近生活、饱含真情。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秘书长、成都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马薇感慨:“今天听到的很多作品都是温暖走心的佳作,关注日常生活,更容易被老百姓记住和传唱,能够打动人心。”著名歌手、原创音乐人海来阿木也表示,这场赛事挖掘出大量新鲜力量:“这一季赛事在视觉呈现、歌曲表现上有很大提升,音乐风格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让我们感受到四川有源源不断的优秀音乐人涌现。”

马薇 雷蕴含摄
四川音乐氛围独特
本土特色融合时代潮流
在采访中,许多评委都表示,四川浓厚的音乐氛围成为大赛高质量举办的重要支撑。栾凯盛赞:“四川人杰地灵,诞生了很多杰出的歌手,这和四川良好的音乐氛围、环境密不可分。”他进一步补充:“四川人特别热爱音乐,喜欢用歌声表达情感,这里的音乐风格非常时尚,紧跟时代潮流,又牢牢结合本土人文,既是流行的,又带有本土特色。”
对此,洪涛也有直观感受:“以前我做选秀时就发现,四川有很多唱将,还有不少优秀音乐人虽不是四川人,却选择在成都扎根,进行创作。”海来阿木前不久也将工作室落地成都,他坦言:“四川与国际接轨,无论是创作环境,还是优秀的音乐人和作品,都极具吸引力。”

海来阿木 郑志浩摄
当被问及如何用四川美食形容当地音乐氛围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综艺频道制片人、2022-2025年总台春晚副总导演赵大治给出了巧妙地回答:“它更像是集四川美食于一体的盛宴,既有少数民族特色,又有流行文化特点,还有不同唱法,能体现青山绿水、烟火人生,以及亲情、友情、爱情等多元情感。”
平台深度合作
助力原创音乐长效发展
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是与央视、TME等平台的深度合作,旨在为优秀作品提供广阔的展示舞台。赵大治表示:“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有众多重点晚会、项目和原创综艺,希望能与大赛优秀作品深度结合,长期助力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繁荣。”同时,他强调,“我们更希望在平台上,用老百姓自己创作的歌声和旋律,表达他们的心声,唱出对当代生活的感受,传递真情实感和优秀传统文化。”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QQ音乐高级内容总监张柏生则向记者透露:“上一届大赛第一名的歌曲《玉盘》,在TME平台播放量超过几十个亿,用数据证明了大赛作品的传播潜力。”对于未来合作,张柏生表示:“我们希望挖掘新生代创作者,与四川深度合作,提供推广、定制化服务,以及签约合作和扶持;还会借助线下音乐活动,进一步提升原创音乐的影响力。”
赋能音乐人成长
共绘原创音乐新蓝图
对于原创音乐人而言,大赛不仅是作品比拼的舞台,更是让他们成长的平台。洪涛认为:“做音乐的人很多,但有一个能被看到的机会至关重要。四川举办这样的大赛,还有高额奖金,对行业的吸引力和触动非常强烈,能推动更多优秀音乐人和作品涌现。”
海来阿木也对年轻创作者充满信心,他直言自己在本届大赛中发现了许多有潜力的音乐人:“今天现场有好几个作品唱得好、写得好,希望能和他们多探讨,一起创作好的音乐作品。”
从多元作品的精彩呈现,到独特音乐氛围的滋养,再到多平台的深度合作,四川省第二届原创歌曲大赛正成为推动中国原创音乐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未来,在四川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滋养下,这里必将为华语乐坛注入更多新鲜活力。
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